找到相关内容1334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述《阿含经》的业报观

      如何进入“法”的领域?如何扭转生命的本质?   如何让心灵内在培养对生命的诚挚,达到安详、自在……   本文略述《阿含经》的业报观与您一起来探讨佛教的因果业报。   楔子  因缘变化,影响业报  众生随业,千差万别  人生境遇,变化多端  结语   楔子   业报观念,是印度奥义书所阐述的思想之一。佛陀提出别于印度传统的业报观──众生形相与内涵的千差万别,皆因过去业力而有异同,更...

    性演法师

    |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63400586.html
  • 略述《阿含经》的业报观

    如何进入“法”的领域?如何扭转生命的本质?   如何让心灵内在培养对生命的诚挚,达到安详、自在……   本文略述《阿含经》的业报观与您一起来探讨佛教的因果业报。   楔子  因缘变化,影响业报  众生随业,千差万别  人生境遇,变化多端  结语   楔子   业报观念,是印度奥义书所阐述的思想之一。佛陀提出别于印度传统的业报观──众生形相与内涵的千差万别,皆因过去业力而有异同,更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2243334.html
  • 略述三论宗“二谛”观

    略述三论宗“二谛”观  中国佛学院 理净  内容提要:  二谛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佛说一切法皆以“二谛”为根本,所以其他各宗也主张“二谛”之说,但对于二谛的理解和认识有各自的不同观点。本文要说明的是三论宗所主张的二谛思想与其他各宗有本质上的不同,其他各宗皆以世俗谛为教是方便,真谛是理为第一义。而今三论宗认为真俗二谛皆是言教,是佛方便而说都是假名而立。因此,对二谛的观法也不同于其他诸宗,今本文...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546713.html
  • 大威德怖畏金刚藏地传承源流略述

      大威德怖畏金刚藏地传承源流略述   第一节 阎摩德迦法的传入及影响   一、阎摩德迦法的译传   阎摩德迦是西藏密教供奉的主要本尊之一。根据藏文资料,阎摩德迦法最早传人西藏是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在帕翁卡宫中修炼此法,著述《阎摩德迦修行法》。按照阎摩德迦法产生的时间推测,这时候阎摩德迦经续尚未大量出现,所以传人吐蕃的也只能是有关它的一些咒语、仪轨和修持方法。《青史》记载: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3252683.html
  • 略述《大品般若经》的神通思想

    略述《大品般若经》的神通思想   向 学   内容提要:“神通”是现时代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佛教经典中也有许多与神通相关的内容。《大品般若》是般若系统经典中重要的一部典籍,主要是谈论般若的甚深义理和菩萨的广大心行。它对神通有一定内容的表述。一方面认为菩萨在佛道修学的过程中可以拥有并使用神通,一方面又不断告诫学人,不可以对神通生起执著和偏执,因为神通是建立在具足般若...

    向学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1153879.html
  • 略述佛教慈悲观念在中国的开展

    略述佛教慈悲观念在中国的开展  程 群  佛教的慈悲观、布施观与福田观  智慧与慈悲是佛法的两大基本精神,佛陀在以佛眼之智洞彻诸法实相的同时,慈愍三界火宅众生,甚于父母念子。“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普令群萌,获真法利。”(《大无量寿经》)慈者,与一切众生乐;悲者,拔一切众生苦。慈悲心成为佛法的根本。龙树在《大智度论》中把佛教的慈悲观分为三个层次: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

    程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3656737.html
  • 圆瑛法师“儒佛会通”思想略述

      圆瑛法师“儒佛会通”思想略述   宗 舜   圆瑛法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大德高僧。他一生爱国爱教,以大智、大悲、大勇的精神济世度人,受到广大信众的衷心爱戴。作为一位既通宗又通教的大德,圆瑛法师著作宏富,其中的佛学思想多姿多彩,是中国现代佛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拈出其“儒佛会通”思想之一斑,以略窥堂奥。   圆瑛法师幼年曾学习儒家经典,...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0961551.html
  • 《佛说阿弥陀经》大意略述

    《佛说阿弥陀经》大意略述  文 / 慧伯  一、序言  疑点  《阿弥陀经》的核心: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有些莲友对这段经文有几点疑惑的地方:一、什么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二、“...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02165572.html
  • 略述密宗法门》(一)

    一针见血,直接契入法性,很难用言语形容,或思维猜测,因此为“密”。  为何密宗称“密”,依宗喀巴大师的《显密修行次第科颂》,略述如下。  密宗的“密”义:  1.尊贵密:本尊坛城如帝王宫,不可尽人游观...难以尽言。以下略述其入西藏的因缘。  藏王赤松德真,发弘扬圣法的大愿,迎寂护大师入藏,建立西藏第一寺桑耶寺(义为“任运不变成就住处”),但黑教徒和诸魔作障,阻庙营造。寂护大师建议,只有从印度迎请邬金国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4443011.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恒毓(博士)[1]《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主席电子信箱:hy@whpq.org   【提要】 作为以古论今之作,本文[2]以众多的原始材料为基干,分别从洛阳佛寺的盛况、佛教兴盛的社会背景、沧桑之变、因缘会遇等四个方面对《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展开探讨。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杨衒之创作《洛阳伽蓝记》的主导因素进行设身处地的探讨间接地告诉了人们这样的一个现实:佛教的兴盛...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